工作动态
首页» 工作动态» 新闻聚焦» 张东升:我就是个工人,只是尽最大努力把服务搞好
 

张东升:我就是个工人,只是尽最大努力把服务搞好

来源:凤岗融媒   |  作者:万玲/文 穆彦情/图   |  发布日期:2024-10-08   |  浏览次数:

     

国庆节假日期间正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时光,但今年这个国庆长假期间,我校曹新庄试验农场却依然忙碌如常,农场机耕服务组组长及东区基地负责人张东升这七天来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抢农时:假日里的忙碌身影

朝露未晞,旭日初升,张东升和同事们早早地开始了一天的筹备工作。张东升有着陕西农民最典型的形象,黄土色的皮肤,明亮的眼睛和一对宽厚的大耳,十分朴实无华,并说着一口浓重的陕西话。他在农场边安排着今天的工作:在一天的时间里,把将近两百亩地的肥料撒下去!

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张东升解释道:“农业生产要跟着时令干,前两天刚盼来了一场雨,所有的老师学生都等着地里干了好播种呢!”

随着旋耕机的轰鸣声,张东升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巨大的机器在张东升的手下显得十分乖顺,在地里画出了一笔笔优美的线。张东升讲到,要想把农机使好,就要平时多实践,达到一种到‘人车合一’的状态,这样效率也能随之提高了。

季节性农事让农场一年到头没有闲的时候。张东升在这片土地上已经辛勤耕作了25年,从春播到秋收,他始终在第一线,和同事们一起风雨无阻地保障农场的生产进度。他坦言:“地里的活虽然忙,但我喜欢这个工作,空气好、视野开阔;天天在地里走动,身体也好;还能天天晒太阳,不缺钙。”张东升美滋滋地聊着,眼里满怀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全能战士:田间劳作的多面手

张东升被同事们称为“全能战士”,不仅因为他能操作各种农机设备,还因为他总是能根据科研和教学需求,灵活安排耕、耙、耱、除、收各个环节。他自己却谦虚地表示:“我不过是把工作做好而已。每天都有新问题出现,我在工作中学,在实践中积累。”

IMG_1742.JPG

农场负责人雷和涛评价他时说:“张老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机械操作,他还负责设备调度、人员统筹,每天必须最早到场,最晚离开,确保农机安全入库才回家。”在忙碌的季节,张东升一天有时要上机10小时以上,确保科研和教学的顺利进行。

无论是面对繁重的农事,还是生活中的琐事,张东升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用他的话说:“只要踏实做事,日子总会过得好。”这股朴实而坚韧的力量,正是他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前行的动力。

张老师的眼光不止于农场的机器运转,在他身旁,还有一小块地,种着生机勃勃的生菜和辣椒。“这里原本是垃圾场,看着地荒着我心里难受,干脆和同事一起把它开垦出来,种点菜。”张东升憨厚地笑着说,“种了点生菜和辣椒,不仅看着心情好,还能带回家吃。”

科研助手:助力教学与实验的幕后英雄

曹新庄试验农场作为学校重要的科研教学平台,必须坚持对科研试验和实践教学需求的高度敏感和快速响应机制,为师生科研教学提供规范标准的服务保障。而在曹新庄试验农场的一线工作人员,做好科教服务保障是刚需,并把广大师生从繁重的田间作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潜心做数据做分析,出论文、出成果。

每年的田间生产耕、耙、耱、除、收各个环节,张东升都能结合农时、按照农事需要合理调度、安排农机设备,累计开展作业面积达1.1万亩以上。

IMG_1756.JPG

繁忙的“三夏”时节,他和同事们精准调研、掌握科研试验的多样化需求,统筹谋划16台农机和8名驾驶员科学调配,满足不同课题组田间生产所需。夏收抢收之际,他以身作则,驾驶收割机起早贪黑协助科研师生采收样品、科教副产品,常常一上机就是连轴转,吃饭也是在田间地头仓促对付一口,最长一天上机时间超过10个小时。农闲时节,他也不曾闲着,悉心维修养护农机设备,带带徒弟,协助师生开展教学科研田间生产服务保障工作,勤勉如常。

现在,张东升和他的团队一共负责了115个科研团队的科教服务工作,每个课题组的要求都需要张东升耐心地结合试验地条件来一一满足。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生宋鹏博说:“我们科研工作者在实地操作时都要依靠张东升和他团队的帮助才能将论文落实在大地,将成果回馈给社会。”

IMG_1772.JPG

张东升所做的远不止田间劳作,他为学校的科研和教学贡献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将一片片试验田打造成了“出论文、育人才”的沃土。他常说:“这片土地不仅种出庄稼,还能种出科研成果,我就想做好这片土地的守护者。”


作者简介:万玲,农学院农学类2023级本科生

穆彦情,风景园林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22级本科生

编辑:杨蓓蓓     终审:

版权所有:场站管理服务处   地址:南校区原农科院子校办公楼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杜军宝   网管员:王 倩   杨蓓蓓   电话:029-87082251   87082190

网站维护:艾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