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首页» 工作动态» 媒体场站» 【中国农科新闻网】学习交流收获丰 联合守护秦岭容——曹新庄农场职工赴火地塘林场学习交流侧记
 

【中国农科新闻网】学习交流收获丰 联合守护秦岭容——曹新庄农场职工赴火地塘林场学习交流侧记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3-08-30   |  浏览次数:

     

为了开阔职工的眼界,加强兄弟单位之间的交流,增进场站内部职工的友谊。8月15日-18日,曹新庄试验农场组织12名职工前往火地塘试验林场参观学习、座谈交流,联合开展活动。职工普遍反映本次活动不但让大家欣赏了大美秦岭、看到了什么是一流场站,还让大家接受了生态文明教育,很有意义!

289ead1cf1aae70abe016bb2b613f26.png

走进林场 参观现代设施

8月15日下午,在火地塘试验林场展室,何引赞副场长从资源现状、历史沿革、承担任务等方面向曹新庄试验农场职工介绍了林场的基本情况,结合林场实景沙盘重点介绍了林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学生实习线路、生态科研定位站分布等,让大家直观的了解到火地塘试验林场不但是学校重要的教学实习基地、科学研究基地,还是国家林业科普基地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在新建成的1号学生宿舍楼,何引赞副场长带领大家参观了浴室、洗衣房、标本整理台、学生活动场、学生宿舍、智慧教室、智慧会议室、定位站办公室、实验室等教学实习、科研试验和后勤保障配套设施。通过介绍和参观,第一次来林场的曹华、蔡东明、刘欣、许水库4位职工齐声惊呼:“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常年呆在曹新庄农场,感觉‘一流场站’只是口号而已。来到地处秦岭深处的火地塘试验林场,才知道‘一流场站’离我们是如此之近,林场的硬件设施绝对是一流的!”

深入交流 感受榜样力量

通过4天零距离接触交流和亲眼目睹,农场职工们一致认为,校级先进工作者何引赞和赵克强获得的荣誉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何引赞副场长28年如一日,每年在林场坚守300天以上,他爱场胜过爱自己的家庭;他做事亲力亲为,大小事情一竿子插到底,总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面对繁重的接待任务,他总能做到笑脸相迎、倾其所有。面对艰巨的防火任务,他经常带领职工巡山,节假日在路边向游客散发防火宣传单。林场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都非常清楚。几栋楼房里,那间房是什么用途,房内有什么物品,他都了如指掌。大家亲切的称他是林场的“活地图”“活档案”“好管家”!他却谦虚地说:“不是我有多么高尚,而是工作需要。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他的回答让人肃然起敬!

赵克强同志管理食堂以来,坚持做到食材新鲜、干净卫生、节约成本、合理安排。有学生实习时,他每天早上5点进食堂,安排好当天的饮食,饿着肚子去27公里外的县城采购蔬菜,9点以前就回到林场,简单用餐后一头扎进食堂,直到全体人员吃过午饭,他才拿着碗筷,剩什么饭菜他就吃什么,没有剩的就找一点主食临时充饥;没有学生实习时,他坚持每天早上6点进食堂,每一餐他总是最后端碗的那一个,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0个小时。他从不叫苦叫累,也从来没有领过加班费。在职时,他被评为校级先进工作者。退休后,退休不褪色,他对工作的认真程度达到了执着的高度。食堂交给他,林场班子是放心的。农场生产部部长李小宁同志感慨地说:“来火地塘林场短短4天时间,每天早上我们的部分职工还在梦乡的时候,老赵同志就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等待我们吃饭。有这样的好大哥真是林场职工和来林场所有客人的福气”!

大家从他们俩人身上体会感悟到,来林场学习交流,不单单是参观先进设施、观赏美丽景色,更重要的是学习林场先进人物的精神品格,把他们耐得住寂寞、爱场胜过爱家的精神在农场发扬光大。通过身边榜样的学习来改变我们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校教学科研做好服务,进一步提升农场的服务质量,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农场力量。

联合行动 践行生态文明

8月16日上午,农场职工和随行家属,在何引赞副场长的带领下攀越无数个文人墨客赞美过的高山草甸。临行前,饶慧斌场长给大家介绍了今天登山的目的,一是欣赏秦岭的自然风光;二是和林场领导一起开展“爱我秦岭 净我环境”的环保生态践行活动,将草甸上堆积的垃圾顺道带下山。登山时,大家兴奋不已,沿着崎岖的山路,听着潺潺流水,欣赏着沿途的松树、桦树、冷杉、毛竹及各种灌木和藤本植物,随行的小孩得知今天活动的目的后,将喝过奶的纸盒、吃过食品的包装袋紧紧攥在手中,最终装进垃圾袋。到了高山草甸,大家沿着留有羚牛脚印的羊肠小道登上山顶,尽情地享受着天然氧吧,欣赏着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等美丽风光。首次登上高山草甸的蔡东明同志感叹道:“此乃人间仙境也”!

083435b6891d599ea3492e17f586510.png

返程途中,在草甸中央有一堆散发着浓烈恶臭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是远路的游客登山时食用过的自加热食品残渣、餐盒、包装袋、矿泉水瓶等。这些垃圾散落在一尺多高的草丛中,只能徒手捡拾,我们一行7人屏住呼吸,先将一次性餐盒、塑料袋、水瓶中的剩水和雨水倒掉,然后,将所有垃圾全部装进垃圾袋,捡拾垃圾的“滋味”只有亲手捡拾过的人才能体会。经过四十多分钟的捡拾,装满了13个垃圾袋。看着高山草甸恢复了往日的容貌,大家觉得很有成就感!接下来,运送垃圾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大家各显神通——在单位大院长大的曹华同志,脚部骨折未满一年,空手下山都有点困难,但他还是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一袋垃圾艰难前行。拖拉机手许水库同志,将两袋垃圾绑在一起,像褡裢一样扛在肩上。从小在山区乡村里长大的饶慧斌同志则找了一根木棍,将两袋垃圾担在肩上。下山时,大家还不时地捡拾着游客扔下的报废雨伞、食品袋、水瓶子……快到山脚下时,遇到了西安音乐学院一行8位老师,他们看见我们每人都拿着一个或者两个黑色袋子,以为是在山上采集的山货。何引赞副场长解释到:“这是游客扔的垃圾,林场是我们学校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守护林场的生态环境。”游客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给我们点赞!并表示,大家的行为感染了他们,他们一行8人只拿了3瓶矿泉水,水喝完后保证将空瓶子带下山。听了游客的表态,我们捡拾垃圾时的恶心感觉一扫而光,我们觉得今天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73b590b95d70080a8114cbc888636e0.png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祖脉和中华文化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倡议进入秦岭高山草甸无论教学科研或者观赏游览的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从个人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登山时,只留下脚印,不带走一草一木,自觉带走自己产生的垃圾。人人争做环保卫士,个个都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为保护秦岭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原文链接:http://www.nkb.com.cn/2023/0830/458278.html?bsh_bid=5967771622


友情链接:  教育部    |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试验中心

版权所有:场站管理处(场站服务中心)   地址:南校区原农科院子校办公楼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杜军宝   网管员:张 赟   杨蓓蓓   电话:029-87082251   87082190

网站维护:艾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