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首页» 新闻焦点» 【“稼穑杯”主题征文】不一样的麦收
 

【“稼穑杯”主题征文】不一样的麦收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09-10   |  浏览次数:

     

“冬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是对冬小麦秋收夏播最好的解释了吧。不同于家乡那边春小麦的生长季节,不同于普通农家的种植目的与收获方式,不同于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割麦子,六月份的“拔”麦子成功将西农夏收送上热搜,倘若我的研究方向不是关于小麦,我肯定也和那些认为小麦“割”而不是“拔”的人想法一样,突然有些忍俊不禁,这也是一种幸运吧,在“拔”小麦上我懂得比不在此行中的一些人多一点。

我们课题组的小麦试验地在北校区农作一站和永寿御驾宫村,从五月二十五号就开始夏收准备。导师一直是那种做事认真,凡事井井有条会提前做好安排的人,在夏收前一个月让试验地负责人对于夏收工作前前后后安排在组会中进行了讲解,让每个人先熟悉一遍、知道一个大致流程。对导师一直是由衷地敬佩,倘若没有“凡事预则立”的仪式感,在夏收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大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对于后续的样品分析也会产生影响,整个夏收采样工作也不会进行得很顺利。

小麦收获需要看成熟度以及收获时的天气状况,收小麦绿了不行,太熟了也不行,下雨前后收也不行。本来计划在六月四号对北校区那边的试验田进行夏收,但六月三号下了场暴雨,雨来得快走得也快,次日就阳光灿灿,将地面烘干,于是在五号,麦收终于开始了。早上四点多起床,朋友圈里发几张学校这个点的风景,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毕竟见到了大多数人见不到的这个瞬间。五点钟在资环楼下集合,课题组二十个小伙伴拿着买好的面包和牛奶坐上驶向麦田的车。下车后发现每个人的防晒工作都很到位,只能看到一双眼睛,女生们的防晒衣清一色的唯美风,让我觉得可爱的是有几个师兄师弟的帽子像极了《举起手来》中潘长江饰演的小日本戴的帽子,只是颜色不一样而已。尽管这样,我们都能认出彼此。

到达麦田,在麦收前,试验地负责人将如何麦收取样的要求讲了一遍,老师和师兄师姐再进行补充,麦收就正式开始了。在这之前,相应小区装小麦各部分的网袋已经做好标记并塞在相应的小区的麦行中,加上本科生三十人,还有十几个农民阿姨,浩浩荡荡的一行人有说有笑地拉开了麦收序幕。割样方、装袋、盲抽、数穗、剪穗、装袋等一系列步骤,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割样方要拿镰刀,这就和大多数人理解的小麦收获方式一致了,一般都是男孩子拿着镰刀割,为了体验一下,我也拿起镰刀开始割麦子,刚开始割不下来,但慢慢懂得了技巧,拿着镰刀刀刃斜上方擦着小麦茎秆,老话说得好“孰能生巧”,慢慢地越来越顺手,如果不小心的话还是会割伤自己,所以拿这种利器还是要小心。

人工盲抽在我看来可是个精细活。首先,“盲抽”是闭着眼睛拔小麦?当然是这含义,但为了避免闭着眼睛可能产生的种种事故,所以我们只能头朝下撅着屁股把命中注定要被选中的小麦从地里随机连根拔起,拔麦子的同时要数多少穗,然后,剪麦穗的人再核对好数量才能进行剪穗、分离根、茎叶、穗,将剪好、割好的小麦样品装网袋。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特别小心,因为新买的剪刀特别锋利,一不小心就会伤到别人或者自己,所以在每次麦收前都会提前备好创可贴还是很有必要的。六点半太阳升起,抬头看天空,夏天的天空是动漫中的天空,格外的暖心、唯美治愈。八点半太阳开始散发自己的热量了,麦收正好结束,不会在太阳下热汗淋漓就很好,备好的中暑药也不会上场。离开前,望向金色麦田,对“粒粒皆辛苦”有了更加深刻地感悟,每样东西的获得、每件事无论结果成败都有一段流着汗水的过程。拉着小麦样品回到学校,大家都满是疲惫。回到学校,首先就要进行样品的晾晒,看着自己参与采回来的小麦,心里有一丝丝成就感,毕竟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毕竟这是为中国人贡献粮食的科研工作。

虽然四点多起床仍旧是惺忪的睡眼,但看着大家都一样,特别碰面时的说说笑笑一下就赶走了睡意。看着日出的那一刻,心中有丝宁静与说不出来的美好。

第一次收麦子,体会到了以往不曾有过的感受。导师经常教导我们:学农就要深入到生产实践,才能应用所学到实际,才能写出到动人心的好文章。“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等都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实践,理论再好都是白搭,就像故事写的再好终究是故事,现实终究是现实。

夏收就是龙口夺食,晒麦子还要注意天气状况,夏天的天气是拿捏不准的,搞不好就会雷电、暴风雨结伴而来,时刻都要准备好收麦子。收完麦子的第二天早上七点钟,导师就在群里发消息让我们将样品放在雨淋不到的地方,其实每天下午六点半就已经将晾晒的麦子收回网室,一是为了避雨,二是防止夜晚返潮。老师时不时都给学生做着榜样,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记得小时候,爸妈收完麦子将麦子摊开在场上晾晒,也要随时要注意着多变的天气,小时候麦子打场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刻,因为打场的话中午就来不及回家,然后爸妈会把自己领到场上,怕自己胡闹,就会给我买各种好吃的,最最重要、最最喜欢的就是解暑利器—-西瓜了。以前只知道在树荫下玩,吃喝玩乐,现在体会到了爸妈的不易,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从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入手帮老爸老妈。

夏天是忙碌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北校区农作一站的三块试验地用了三天时间,一块地花每天早上两个小时就结束了,但还是说不出来的疲惫。休息了一周,转移阵地到永寿战场,品种试验和磷钾锌试验地,这次就没有本科生小师弟小师妹的帮忙了,到下午五点才结束麦收。前前后后四天的麦收,劳累中有甜,说辛苦也辛苦,说幸福也幸福,因为整个课题组大家庭里的二十号左右人一起忙碌着,说说笑笑就赶走了所有疲惫。记得永寿试验地夏收完后,大家坐在地埂旁边等待装麦子的卡车,此时,两个博士师兄说要跳舞,结果上演了一段广场舞,也是出乎意料,放着《大风吹》的伴奏就扭了起来,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喜欢留念的我当时及时拍了视频,作为以后玩乐的筹码。最高兴的就是收完麦子的那一刻了,终于可以卸下疲惫的包袱,次日可以睡个美滋滋的懒觉了。一张照片定格了麦收结束的一刻,定格了我们记忆中的永恒。

这次麦收也让我体会到了不同于以往自己认知的师生情。我们到地里的时候,老师也在,忙忙碌碌地进行麦收采样时,时不时搜索一下老师的身影,看着老师也拿着镰刀与我们共进退。一直以为老师是终点线默默为我们加油的角色,现在才发现发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陪跑者。无论是北校区农作一站的试验田还是永寿试验田,老师都一直和我们一起夏收,一起开始一起结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科技人才队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位于孕育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咸阳,农业始祖后稷在此教民稼墙,一直秉承着“三农”精神教书育人。“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前不久袁隆平爷爷去世,可能因为同样是学农人,明明我只是知道他的伟大功绩,却感觉很熟悉很亲近,所以对他的离去很难过。小麦、玉米、水稻不仅是中国三大主粮作物更是世界的三大主粮作物,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享誉世界,解决了饥饿问题并造福了世界,推动了世界种业发展,而这也为研究小麦和玉米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应用杂交技术生产更高产小麦和玉米品种的思路,从而促进粮食安全。从小麦的播到收,见证了小麦的一生,虽然对于小麦在一些生长时期中有着怎样的特征还不是很清楚,当触摸着土壤,心里对于小麦以及供给其养分的这片试验田已有了不一样的感情,该怎么描述?借用艾青在诗中写到的一句: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生活中每件事都有它发生的意义,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回想这几天的麦收带给自己到底是哪些收获?有老师吃苦耐劳的劳动榜样、有同门间的相互帮助、有格外细心的小姐姐旁若无人地捡起掉在地上的垃圾、有试验地负责同学方方面面的周到考虑、更有一些扩宽我知识面的采样注意细节等等。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次麦收学到的东西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片刻的财富,而是一生的受益匪浅。

(资源环境学院   植物营养学20级硕士  蔺江韵)


友情链接:  教育部    |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试验中心

版权所有:场站管理处(场站服务中心)   地址:南校区原农科院子校办公楼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刘育生   网管员:张 赟   杨蓓蓓   电话:029-87082251   87082190

网站维护:艾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