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首页» 新闻焦点» 曹新庄试验农场“三秋”工作顺利结束
 

曹新庄试验农场“三秋”工作顺利结束

来源:曹新庄试验农场   |  作者:文/杨永军 图/张东升 贺勇 蔡东明   |  发布日期:2022-10-27   |  浏览次数:

     

“从早上六点半天蒙蒙亮工作到晚上六点太阳落山,加班加点播种,不到两天就全部完成斗口站科研试验地高质量播种任务,我们团队非常感谢曹新庄试验农场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蔡东明老师辛苦工作!”这是农学院张正茂教授10月24日在“曹新庄试验农场QQ信息群”里深夜23:15分的留言,言语之间难掩欣喜感激之情。当天下午,随着曹新庄基地马志卿教授试验材料的播种结束,曹新庄试验农场自9月23日起持续32天的“三秋”工作圆满收官。

提前着手,做好秋播备耕保障工作。农场7月底,利用降雨后透墒及时对休闲试验地进行机械灭草、深翻晒垡;8月17日,农场协调河南力垦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对已购置5年的两台小麦数控精播机进行全面检修维护;9月初组织职工对杨陵农资市场充分调研,结合专家意见和土壤地力优化制定秋播备耕方案,合理增加有机肥使用量,上报场站管理处(场站服务中心)批准并开展农资招标统购,于9月22日将秋播所需复合肥、有机肥和商品毒饵配送到位,确保油菜及小麦播前整地施肥准备工作有序进行。利用夏茬作物玉米、大豆等收获后间隙,农场于9月29日和10月20日租用机械、安排专人现场管理,分别对北门外农学院刘扬教授、莫非教授试验地田埂加固整理和植保学院郭军教授转基因试验地因獾猪危害的多处残坑深挖夯实、农学院李凤艳老师试验地残留墓坑复垦整理、试验地里村民以前的遗留沼气池挖除填埋及北门外七区试验地头生产道路进行拓宽修整,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既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机械田间操作。

统筹调配,保障科教资源高效利用。在广泛征集需求、认真审核材料的基础上,农场本年度共安排11个学院(所)98个科研团队入驻,分配使用试验地1095.6亩、春秋大棚26座、工作间10个。近三年在场站综合改革大潮的积极推动下,农场土地等科教资源统筹利用率逐年提高,资源申请、退出机制运行顺畅。本年度共有3个学院(所)4个课题组因退休或试验结题自愿交回试验地27亩;新申请入驻植保学院刘慧泉教授、生命学院马闯教授及未来农业研究院兰文智教授、刘振山教授和水保所张岁岐研究员等6个学院(所)10个课题组,共调剂安排使用土地32.5亩,主动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及学校引进人才科研急需用地提供有力保障。农场在充分考虑科研试验连续性和合理性前提下,保持原有在研入驻团队资源使用基本不变,为农学院陈明训教授等5个油菜团队重新调整安排试验地38.5亩,积极协调相关课题组相互倒茬共同形成油菜种植隔年轮作机制,各方反响满意。本次调配过程中共涉及3个学院23个团队,最终重新调整划分土地144.1亩,对涉及增减调配土地的团队均事先逐人电话沟通征得支持同意,对相关面积存疑和地界争议的课题组现场复核协调解决,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的工作原则。

争分夺秒,全力加快秋收秋播进度。农场班子认真研判、不误农时,组织人员、机械利用2天时间完成油菜整地施肥工作,保障油菜试验材料如期播种。结合天气预报,在“国庆”连阴雨来临前,为农学院马翎健教授、胡银岗教授等3个课题组开展小麦精播作业39亩,完成所有休闲试验地的旋耕整理。生产试验部部长李小宁和机耕组组长张东升,秋播期间坚守生产一线,日平均接听师生电话不下50人次,耐心回应需求、合理调配机械。科研团队研究生们眼里的“张叔叔”高喉咙、大嗓门、急性子,中午加班简单用餐后立即投入工作,晚上19:00操作机械挑灯夜战,用质朴的行动努力诠释着农场人服务作业的“高效迅捷”。农场在做好校本部服务保障的同时,安排蔡东明老师赴农学院谢惠民教授和张正茂教授布设在乾县、永寿和斗口的试验地开展精播作业95亩,谢惠民教授对其娴熟高超的操控技术点赞:“加班加点,精准施播!高校工匠精神,值得学习赞扬。”10月6日雨刚停,农场第一时间发布机械需求预约通知,调度两台数控精播机分区域同步作业,安排相关人员连续加班加点,全力推动“三秋”工作开展,好在后期天公作美,整体进度较往年提前一周左右结束,播种质量高于往年。本季“三秋”期间,农场共为7个学院(所)59个团队累计开展各类机械作业3368亩(次),旋耕整理蔬菜大棚24座(次);共播种试验材料654.7亩(其中小麦618.7亩、油菜32亩、杂粮4亩)。

加强监管,规范处置科教副产品。本季农场辖区共有6个学院(所)24个课题组种植玉米、大豆等夏茬作物151.3亩,因学科研究方向不同和极端高温天气影响,各种作物田间长势差异较大。农场于9月底及时发布工作通知,上传学校和场站管理处科教副产品处置文件,压实监管责任。截至目前,所有涉及夏茬作物种植的课题组均已规范提交科教副产品处置申请表,处置监管实现全覆盖。农场工作人员刘社龙、胡洋群深入田间实地查看作物生长状况,如实复核处置申请,分别按照科研再利用、地头售卖等方式依规处置,其中资环学院高亚军教授和机电学院闫小丽副教授2个课题组科教副产品采取现场议价、地头出售方式按青贮玉米处置,农场、课题组人员和收购商达成一致,共计处置收入7500元。处置过程公开透明,处置款已收缴农场专用账户。

霜降已过,秋去寒至。放眼望去,试验地里“国庆”前播种的麦苗已呈现出蓬勃生机,后期播种的也陆续出苗显行。由于今年“三秋”期间降水持续饱满、土壤墒情较好、温度气候适宜、农艺管理细致,预期整体苗情乐观向好。


旋耕整理.jpg

旋耕整理

机械施肥.jpg

机械施肥

机械播种.png

机械播种

科教副产品收获.jpg

科教副产品收获


编辑:杨蓓蓓     终审:刘育生

友情链接:  教育部    |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试验中心

版权所有:场站管理处(场站服务中心)   地址:南校区原农科院子校办公楼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刘育生   网管员:张 赟   杨蓓蓓   电话:029-87082251   87082190

网站维护:艾特网络